2015 Dutch Path 01

寫了那麼多篇食記該是時候來一篇行山記來均衡一下了。

之前說過每當我想要偷懶的時候就會走寶雲路來回,不過偶而(非常偶而)我也有另一個選擇。這是一條在灣仔峽道頂端分叉出去的小路,會被稱作為荷蘭徑是因為在殖民地時代這條路常常被荷蘭人用來從住宿地方走路去灣仔或是中環地區上班。

走上這條路之前我通常是先走了完整的灣仔長命斜,荷蘭徑可以帶我回到寶雲道,下來之後繞個圈回到起點差不多剛好五公里,是個有點難度但時間不會過於短的運動。不過走荷蘭徑的前提是一定要至少有連續三天沒下雨才去,因為那條路幾乎都是樹陰,所以非常潮濕而且蚊子又特多,並不是一條特別愉悅的步道,其實只有前面一小段有鋪水泥,剩下的都是叢林小路,以前穿西裝皮鞋去上班的荷蘭人到底是怎麼走的?(抓頭)

2015 Dutch Path 02

因為潮濕又陰暗,這條路走到一半就會開始有點毛,這也是我不常走它的另外一個原因。第一次走的時候是跟朋友,他說:「妳若一個人還是不要來這裡好了,這根本就是毀屍滅跡的最佳場所嘛」。說得也是,走了幾次幾乎沒遇過人。

這個女生走過也寫了一篇介紹,看來想法跟我差不多。但是外國人似乎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這邊有個論壇

所以我幹嘛介紹這條路呢?因為我比較常走的都差不多寫過了哇哈哈哈~



走這條路的時候會想到一個在五零年代曾經住在香港的荷蘭人,這位老先生叫做Michael Rogge(還健在),很久以前在Youtube上看過他記錄香港的一段影片,印象深刻,每次走荷蘭徑的時候就會想說那他以前是不是也走這條路去上班呢?以上就是他那段影片。

我後來又在南華早報上看到他寫的一篇自我介紹,老先生1989年的時候有再回來香港一次,因為改變太大所以非常不以為然,寫下:

“I have no desire to return; 1989 was enough. Without wishing to be unkind, the image of the Hong Kong of my memories was shattered. I realised it had all gone.”

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出來,經過了四十年(而且還是戰後四十年,改變最劇烈的時代),城市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竟然就賭氣說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所以他可以變老但是香港不准成長嗎?好小孩子氣啊科科科。

是吧,回憶才是最美。



(紅)灣仔峽道與堅尼地道交叉口,起點。
(黃)灣仔峽道一直走,幾乎到底的時候右手邊會有條小叉路,有個牌子上面有個迷你風車。
(藍)荷蘭徑走大約一公里多(十五分鐘左右)快到底時會有個路牌,往右走是下去寶雲道。
(綠)跟著石階往下走,中間會遇到一個壞掉的長椅(如上圖),約一百公尺,底端是寶雲道。
(橘)沿著寶雲徑往下走,遇到堅尼地道時往右轉,再直走就可以回到起點。

[註] 地圖上藍色字母不要理會,我不知如何除掉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暗甜不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